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Las Perlas-海洋生物

Pocillopora珊瑚碎塊

這次野外採集主要目的是打珊瑚礁岩芯,魚類採集的時間很少,總共也只帶回了5隻!

調查的第二天,海象變得蠻差的,兩艘小船的錨無法固定,不斷地在珊瑚礁上刮出一道道痕跡,最後只能將馬達持續運轉維持在採樣點上。船錨偶爾夾雜了珊瑚碎塊,仔細一看上面還附了不少東西呢!

躲在珊瑚碎塊中的小螃蟹和槍蝦

近源、同屬的海洋生物在巴拿馬地峽兩側有個有趣的現象可以觀察的到:例如魚類,相較於巴拿馬另一岸的加勒比海,太平洋這一側的普遍體型較大,當然除了魚類,這也發生在貝類等其他生物類群。原本相通的海域,在上新世早期的中美洲地峽抬升作用後,被隔成兩個海域,造成本來同一區域一樣的生物相隨環境改變而漸行漸遠。兩個海域的溫度、鹽度等環境因子差異甚大,在太平洋這裡,湧升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是解釋兩邊差異的重要原因。不過,還有很多事情不是那麼清楚,也不是所有生物都有這種趨勢,我也不確定是不是因為生長速率快使得魚在太平洋側長比較大,或是其他生活史因素造成的,或許拿幾個耳石來試試看就可以知道了吧!?


對比下雜魚,採集珊瑚礁魚類花時費力,真不容易(Holacanthus passer, Chaetodon humeralis, Haemulon maculicauda collected by Michele Pierotti)

順便被水母親了一下,敷了醋後隔天就迅速消失了,這我還是第一次知道!

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珍珠群島當海盜(Las Perlas field trip)



這幾天剛從珍珠群島的野外採集回來,才三天兩夜,卻像經歷了兩周的活動量。珍珠群島位在巴拿馬灣正中央,這些離巴拿馬市中心約兩小時船程,十來個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島嶼,正是曬太陽、戲水超熱門的渡假勝地。

Nice view at Saboga Island

清晨五點半,六人乘兩艘史密森的小研究船、四人乘渡輪浩浩蕩蕩地往目的地出發,為的就是在珊瑚礁打上幾個六公尺長的岩芯。我是渡輪組的,採集地點是珍珠群島北部Contadora島數十公尺海灘外的珊瑚礁。抵達Contadora後還要涉水登上小船與其他人會合,十足的海盜味!

Coring site
Starting a core
Hammer is ready

打岩芯的活動在我到達時早已開始,這其實是很累人的事,要配合潮汐、水流,或浮潛或潛水,最後在水位高時從海床抽出這些鋁管。我們希望這些幾公尺長的珊瑚礁沉積物能夠記錄到幾千年來生物群聚構造的變化,無論是珊瑚、耳石、軟體生物、海綿骨針等等生物遺骸,都將成為重建史前珊瑚礁群聚構造的拼圖;而這些管子就將成為我們的時光機器。

下回待續!

From our balcony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Otolithoides耳石


新的一年就用它來開場白吧!
這應該是我見過最大的一顆魚耳石了吧!?

它是石首魚中擬牙魚或屬(Otolithoides)的耳石,這個屬有兩個物種,但無論哪個極限體長都超過1.5公尺,這顆耳石的主人就算沒有長到這個長度,大概也逼近這個體長了吧。台灣並沒有這個屬的分佈,卻是由王良傑先生在中藥材店找到的,非常有意思。
跟我的耳朵一樣大!?

雖然一直都想持續寫些部落格文章,但遇到寫畢業論文、寫研究計畫的事,難免需要專心致志,當然還要加上之後放空的休息時間,最後像是寫部落格的事情就被拋諸腦後了。但時間久了,沒有分享事情的出口又會讓人憋不住。論文是給老外看的,這裡當然要寫的生動好玩,雖然研究上的東西大概就只剩我覺得有趣了也說不定,不過因為我研究的耳石都在世界上很奇怪的地方,寫寫生活也會很有意思的吧!

*幾年前舊的部落格文章也順便轉過來了,畢竟乾淨沒有廣告的畫面還是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