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嘉義牛埔化石耳石



一陣子沒有寫關於研究和生活的網誌了,而這個一陣子,看了上一篇,居然是去年的事情了!所以算起來大概已經一年左右沒有出野外採集新材料了。這一年,總算回到臺灣,時間分配在寫新計畫、規劃生活和辦公室、準備課程並適應擁有學生這回事,再有時間就把累積的研究內容整理一番,最後大概就是懷念博士班或是博士後期間的純粹樣貌,深深地理解每個生命階段所要面對的不同壓力。

頭一次帶學生出來野外採集,實在是值得紀念的事情呢!地點是在嘉義觸口附近,著名的八掌溪河畔六重溪化石層。距上次來這裡一樣也過了一年左右,特地在前一天和家人「探查」了一番,想不到雜草叢生,費了好大的功夫才看到露頭。造就了下面這張圖!!



嘉義牛埔地區的化石早年有薛文吉先生長期的採集,很多標本在嘉義博物館裡可以看到,無脊椎動物以螃蟹化石最有名氣(胡老師、陶老師皆有許多研究論文),另外還有單體珊瑚、軟體動物、海膽、藤壺及魚類化石。

魚類的骨骼化石本來就很少見,但是耳石的化石卻普遍多了。牛埔常見的化石耳石在藉由許多化石蒐藏家的協助下,已先行寫成論文發表(臺灣西南部嘉義牛埔地區常見的早更新世魚類耳石),希望藉此機會讓大家認識這個很特別的魚類遺骸。




這次採集是直接自岩層中取得化石材料,我們選了2個地點敲下岩石,來來回回總共搬了70公斤左右。途中需涉水、爬上岩層、經過自己開的小徑,因此一次只能搬一小部分,其實不是件輕鬆的事情。有了沉積物的重量後我們在研究上便能夠標準化,檢測取樣是否足夠,再分析耳石的密度並計算物種多樣性指標。不過,離可以進行深入的古魚類群聚研究,這批材料的量還是遠遠不足夠的,還需要趕在雨季來臨前多造訪幾次才行呢


培育新一代科學家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